裝茅臺酒用的酒瓶,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甕,從清朝咸豐年間起,改用底小、口小、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,有裝0.5公斤、1公斤和1.5公斤的型號。后曾一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。民國四年(1915年)以后,改用圓柱形、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。建國后,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,古色古香,樸實大方。
深入貫徹“人才是重要資源,員工是寶貴財富”的人才觀。樹立新時代“五匠”質量觀,厚植尊重勞動、尊重創(chuàng)造、尊重工匠的濃厚氛圍,持續(xù)、深入開展師帶徒、勞模、大師隊伍、傳承人譜系等建設工作;深入挖掘為茅臺作出突出貢獻的祖師、宗師、工匠、大師等典型事跡,系統梳理為茅臺發(fā)展作出重要指示及突出貢獻的、省領導、公司老領導、酒行業(yè)專家等,建立好與消費者、茅粉的連接方式,講好茅臺“人”的文化故事;加強人才隊伍建設,構建具有茅臺特色的多領域、多層次的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,促進復合型人才快速成長,為茅臺發(fā)展儲備人才力量。
深入研究茅臺酒釀造工藝的獨特性,梳理“茅臺酒釀制技藝”、“茅臺醬香系列酒釀造技藝”規(guī)范標準;推進工藝技術創(chuàng)新,拓展研究范圍和領域,不斷積累先進技術方法和經驗;做好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保護及申報等工作;建立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”等制度,激勵專業(yè)技術人員科研攻關;系統制作展示茅臺釀制技藝宣傳作品;收集、整理、創(chuàng)作與茅臺有關的舞蹈、話劇、影視、音像等藝術作品,創(chuàng)作推出新廠歌,拍攝青春網絡劇《青春將進酒》。
研究釀酒、制曲等釀制技藝與二十四節(jié)氣、農時的關系;打造并鞏固茅臺專屬的節(jié)日,宣傳好舊金山“貴州茅臺日”,優(yōu)化提升“茅粉節(jié)”,設立“茅臺工匠日”,持續(xù)做好“端午敬麥”“茅臺酒節(jié)”,辦好職工藝術節(jié)、職工運動會等活動;參與國家、國際重大節(jié)日、傳統節(jié)日活動,各大論壇、高端峰會等,加強國際融合,策劃并組織高端活動,提升品牌形象。